湖北上市公司在行动丨中百集团,一趟没有选择的逆行
湖北省上市公司协会

打印本文             

日均销售蔬菜600多吨、肉蛋200多吨、米油300多吨……,日均储备蔬菜约1300吨、水果约2000吨、水产约1000吨、猪肉约300吨、鸡蛋约330吨。这是中百集团战疫期间某日的报表数据,每日销量是正常时期的6倍,每日库存储备量超过平时储备10倍以上;中百集团800多家门店承担了武汉市一半以上的民生需求保障,特别是蔬菜供应占据了全市近85%的份额。这个82岁的老企业再一次在城市发生重大灾害时挺身而出,助力民生稳定。

2020年1月23日,大武汉封城了,封得那么突然、那么决断。所有行业、所有部门以及所有人员的所有计划全部被打乱。被封在城内的900多万人在确定“封城”不是谣言之后,迅速涌向城内的各个商超和菜市场,抢购囤货,一场艰巨的抗疫保供攻坚战就自此拉开序幕。

中百集团作为湖北的零售超市龙头、国有控制企业,又身处本次战“疫”中心,保障武汉市民基本生活需求成为必然使命。

怎么保?一座与外界阻断交通的孤城,物资怎么进来?城区物流怎么解决?员工怎么上下班?安全防护怎么做?所有一切重大无先例,来不及制定任何预案,菜市场、专卖店、便利店、杂货铺、小吃店以及马路市场等全部歇业,全市居民生活的刚性需求特别是一日三餐的食品供应一下子叠加在大型商超企业身上。几十天不分昼夜、长时间应对超出平时五六倍工作量的压力,对超市一线员工是一次极限考验。


义无反顾,迎难而上

13000多员工奋战保供一线

   

按照惯例,超市和供应商对这个春节都攒足了劲头、寄予厚望,正值供应旺季,那怕是收到封城和公交停运讯息,多数人认为只是临时管制,但商超人员职责使然,只要没有接到卖场歇业通知,都会义无反顾,那怕是单程骑车两三个小时、徒步一两个小时、家属开车接送,都会及时赶到岗位,员工心态整体比较平稳。但疫情蔓延的形势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随着官方公布疫情数据的快速增长、举国上下喊出的“武汉加油”以及各种自媒体传播的海量讯息,居民恐慌心态明显加剧,员工思想也空前紧张和活跃,有的家属开始阻止员工上班,有的因身边同事不幸感染而极度害怕、选择离职。

大疫当前,选择逆行需要莫大勇气,有人问员工:你不害怕吗?员工说:“当然害怕啊,但这是我的责任,我没有选择。”

没有人不害怕,他(她)们知道,一旦他(她)退下了,这块工作就得由身边其他人接过来,本来人手就不够,“特殊时期,我要与我的战友在一起。”善良的他(她)选择留下、选择面对,留下意味着风险、意味着责任,一天下来,走几万步是常态,衣服汗湿透了、嗓子喊哑了、忙得顾不上吃饭、下班太晚回不了家只能睡在卖场、每天坚守一线却瞒着在老家的父母说自己没有上班、至亲去世了仍坚守岗位……

卖场本身是人员密集场所,特殊时期,感染风险可能仅次于医院,而超市员工的防护只有一个口罩,缺少专业防护服、护目镜、乳胶手套。工作一天,谁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接触到病毒,为了降低接触风险,大多数员工把自己当成“危险分子”,不让家人靠近自己,不敢与家人同桌吃饭,在家也带着口罩或者干脆不回家。

每个卖场都把消杀和预防摆在首位,早晚两次喷洒消毒,随时84拖地,进场测温,电梯扶手、购物车、收银台随时喷杀,定期轮流闭店深度灭菌,对员工上岗前严格检测体温并记录其家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安排疑似感染员工隔离观察,及时阻断传染源。增加员工交通补贴和伙食补贴,为疫情期间在一线拼搏的员工给予本人工资三倍的加班费,仅此一项费用就超过1亿元。中百集团先后采购口罩270多万个、酒精3.5吨、防护服13万件、手套10万双以及部份防护面罩、护目镜等用于员工防护。

疫情就是命令,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百人守望相助,“我现在每天只睡2-3个小时,困了就在车里将就一下,整条街道只有我们中百罗森亮起着灯,我也帮不上其他的忙,只希望用自己24小时的坚守,告诉周围居民和医护人员:我们还在。”

火神山医院急需保障配套,上级指令24小时内完成开店,一天开一家店,史无前例,无图纸、无厂家供应货架、无专业施工人员、道路不通,所有货架、设备和商品全部由20多员工推车运、人力扛,人工搬运到超市现场,仅用20小时完成任务。时隔不久,雷神山超市再次以同样速度建成并服务驻地医护人员。

建设方舱医院急需物资,大客专员下午2点接到“战书”:方舱医院次日需安置800位隔离患者,急需800张床和床上用品。次日凌晨2点半,所有床上用品按时按量送达。

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每天万人用餐,中百大厨房每天早上5点开始忙碌,赶在10点之前将餐食送到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的指定就餐点。

援汉医疗救援队急需日常生活物资,立即根据酒店地址匹配就近的仓储门店,优先安排人手,第一时间解决入驻在34家酒店的3500多名医护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与湖北省楚商联合会、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合作开展“致敬白衣天使,蔬果送到家”活动,为市内2万多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卫人员配送爱心蔬果。

对绝大多数中百人来说,长假本来就是最忙的时候,但这次,忙的时间太长,忙得揪心和悲壮。疫情期间,中百集团旗下中百仓储、中百超市、中百罗森便利店三大业态每天正常营业的门店有近1000家,其中市内830家左右、市外160家左右,13,000多名员工日夜拼搏在保供一线。



15867435238471.jpg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自始至终做到不涨价不断供


封城保供最大的痛点是物流配送,一方面城外物资进不了总仓,另一方面总仓物资到不了门店,加之供应商自配业务全部中断,导致不少门店严重缺货,如果缺货范围过大、时间过久,势必引起更大恐慌。

为了最大程度恢复正常保供,中百集团千方百计寻求省市交管、高速公路各卡口的理解支持,努力疏通生鲜果蔬运输的绿色通道,确保省内外的生鲜产品能顺利进城并及时入库。同时积极寻找社会运输力量,并在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下,得到邮政物流、武装押运和地方驻军的车辆和人员支援,有效缓解了市内配送压力,较好保证了市内各大仓储卖场的商品供应。

开足马力,延长中百大厨房排产时间,按最大产能扩大生产。中式面点厂、盒饭工厂、豆制品厂日产量均达到峰值,其中豆制品平均日产近30吨,同比增长近一倍,馒头包子面条米粉等中式面点平均日产25吨,是平时的两倍半。

公开承诺“不涨价、不断供”,由于需求量短期增长太多,以前市民买菜,大多三五个品种、每个品种也就一两斤,现在动辄都是几十斤,希望攒足一个星期、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量,单品销量都超过平时的3倍以上,门店频频告急:快没有货卖了!

怎么办?承诺了就要兑现,集团层面紧急通知全员加班,将集团和旗下公司的总部人员、百货卖场和电器卖场的员工组织起来,所有人都上一线,就近到居家附近的卖场支援,组织600多人成立支援小分队和应急保供突击队,负责蔬菜鲜果到仓的卸货和卖场生鲜分拣包装,配合补货。

同时,统一管控售价,确保大米、食用油、蔬菜、肉蛋等主要民生商品的售价与正常时期持平。按照政府要求,及时调低猪肉售价,投放限价蔬菜,坚持不计成本销售白萝卜、大白菜、土豆等“一元蔬菜”和10元爱心蔬菜包。

公司上下一盘棋,营运工作很快从初期的措手不及变得有条不紊。从1月23到3月8日,通过生鲜总仓累计向门店配送果蔬28,000多吨,配送车次100,600多趟,日均配送620吨,是平时配送量的6倍多;干性商品物流发车14,900余次、580多万件。


15867436294656.jpg


与时俱进,调整创新

竭力提高战疫保供服务质量


战疫进入胶着状态,全市各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市民“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饭桌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根据政府部署,中百集团迅速调整保供模式,拿出社区共联团购、代购等服务措施,各门店迅速深入到全市1300多个小区,对接联系团购服务,并应社区需求,推出不同搭配的套餐组合。

同时,重启线上采购,提供社区自提模式,由社区设置自提点,居民在线上下单后,经门店拣货、打包,由社区组织车辆运回并分发;到店自提模式,用户在线下单后,到指定门店自提;配送到家模式,用户在线下单后,由门店拣货、打包并配送到家。每天线上订单数量超过5000单。

社区团购模式有利于减少市民外出,降低市民被感染的风险,卖场人头攒动的局面迅速得到控制。

顾客少了,员工是不是就轻松了?当然不是,工作量更大了。每个卖场要对接周边30-50多个小区,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比较突出,随着海量的订单接踵而来,手机满格电池管不了几个小时,电话接得发烫、订单记得手软,分拣包装、称重打价的工作最为繁琐,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尽量做到大小均匀,10元菜要反复搭配才能确保不短斤少两,而10元菜需求量特别大,有时打包常常要持续到凌晨才能结束,1000公斤储备肉要从早上忙到半夜11点才能切割分装好。每个卖场每天送出的订单量都在1000-2000份,多的达到3000多份,原来的卖场一下从人群聚集地演变成商品订单中心、分拣中心和配送中心。

如果把2000份订单理解为2000名顾客,那么每个卖场的几十名员工相当于承担了2000名顾客逛店购物的工作量。上货、分拣、称重、包装、转运都需要大量人手支撑。

然而,痛点出现了:人从哪里来、配送车辆哪里来、需求满足不了怎么办?每个店长都有几十个小区微信群,漏回一条信息都会引起不满,小区需求满足率不均衡还会引发攀比和群体质疑。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做社区团购的确经验不足,社区小超市在不具备生鲜团购条件的情况下应要求对接社区,因套餐搭配问题引发性急的市民一顿汉骂,曝出莫须有的阴阳套餐,将中百集团推向风口浪尖,一时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我都拼着命了,怎么还是这样的回报?”好多一线员工委屈得哭了,好在“今日头条”《为超市社区团购说句公道话》让员工得到一丝安抚。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事情还得接着干。人手不够,集团就调剂在其他业态支援的员工,积极协调滞留外地员工返岗、对外招募志愿者,集中力量驰援大卖场。车辆不够,有的员工开私家车当起快递员、物流员,或用小推车推到附近社区门口交割,台北路店一女职工甚至就靠一台笨重的手拉铁板叉车一人送完近3000单货。直到政府调用城市公交车参与配送大会战,才有效解决了从店到家的配送问题。改变供应模式后,中百集团每日完成订单发货量基本保持在5.5万-6.6万单之间。


抗疫攻坚,逆行有我

平凡岗位演绎无数英雄事迹

疫情发生以来,中百人克服重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凝聚成磅礴力量,为全力保障全省特别是武汉居民生活供应,顽强拼搏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没有公共交通,我就走路来上班,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一定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给大家添麻烦,我是党员,应该身先士卒”张玉泉的丈夫是另一个门店的副店长,疫情发生后一直忙得不能回家,张玉泉每天步行近两小时回家,还要照顾两位老人和10岁的孩子,脚肿得脱鞋都很困难。去年12月份,张顺先丈夫因病去世,大年初一是其亡夫“新年”,她仍然每天骑车5、6小时往返杨汊湖的家与梨园仓储店,坚守自己的水产岗位。毛家豪体内预埋着手术管,本需要静养等待手术,却坚持到门店一线请货上货。周丹把身患阿尔次海默疾病的母亲独自留在家中,选择与在医护一线的女儿比肩作战。“车祸受伤但没有生命危险,现在订单任务重,我不能袖手旁观,下班了我再去照顾他”王芳丈夫因车祸致颈椎粉碎性骨折无人照顾,家人打电话到厂办,同事才知道实情。身患慢性白血病,病情刚稳定,梅伟坚持不接受特殊照顾,还主动顶替同事的工作。方丹因小区“只让出不让进”的规定,毅然提着行李住进公司,被问到小孩怎么办时,她说“能有个参与打怪兽战役的妈妈,会成为他的骄傲。”

每一句话都很平实,发自内心,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包含热情,他们的工作简单到没有技术含量,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如满天繁星散布在城市各处,一声号令即能汇成盛火,其利断金,他们是勇士!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战疫前线压力最大的莫过于门店负责人,店长每天带领几十上百号人忘我拼搏,既要协调各方、保障供应,又要安抚员工、稳定情绪,不深入不能体味其酸甜苦辣。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门店店长,我必须和员工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和风险”紫微星店店长龚智勇肾病住院,每天除了输液外,始终坚守在门店。王玉璟连续15天日夜坚守生鲜配送总仓,带领一班人确保了果蔬供应不断货。“员工很辛苦,我希望早上能迎接这群勇士上班,晚上目送英雄回家,这样我心里才踏实”罹患重症、出院不久的王翀每天都穿梭在卖场。王莉的父亲春节前两日去世,她没有一天缺席门店,哪怕被汉骂舆论推到风口浪尖,仍一直和20多位同事“战”在一起。罗爱青、张桂霞两人让员工回家而自己留守部队营区超市,支撑着营区全体官兵的日常生活所需。唐家墩店地处武汉疫情核心区域,店长汪平在公交停运后租住卖场附近,一个多月来每天佩戴党徽第一个出现卖场入口。周伶俐为加班坚守岗位的员工熬制鸡汤补充营养。王燊在500多个微信群探索预定菜品模式,帮助顾客错开购物高峰,为社区孤寡老人、行动不便者送货上门……,等等事例,不胜枚举。

每一个店长都是一面旗帜,他们身先士卒、战斗在前,他们的精神感染了员工,只要他们在,员工心就稳,他们是员工的“定海神针”。

谁也不曾想到,封城时间会如此之久,谁也不曾想到,战疫保供会这么艰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1998抵御特大洪灾、2008遭遇特大雪灾,中百集团从未缺席过历次大灾保供。

使命在肩,逆行有我,2020战疫保供,中百人一直在前行。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中百集团供稿)